互联网思维
易城商业网—易城中国—武汉分站 2015-01-21 17:36:29 作者:zxsyb
来源:网络
科学和常识有一点很相似,它们都是基于人类经验而得出的,但思考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多数对于常识的解释过于简单,让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复杂而有更多不确定性的科学说法
例如在教科书里出现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哥白尼(1473–1543)的例子。几个世纪以来,准确预测每晚各大行星出没何处对于人们来说可不是件易事。讽刺的是,预测之所以需要那么复杂的计算是因为人们从心底接受了地球是宇宙静止不动的中心,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都是围绕我们转的这一错误的常识。
我们不但不再是宇宙的中心,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挑战了我们认为自己是地球上生命的主宰的定论。达尔文认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成为今天的模样,不少人至今仍然无法接受他的观点。
与哥白尼和达尔文所引发的认知上的革命相比,今天大家看似不关痛痒的一些担心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例如网络的中立性和脸书上的私隐问题。但其实这两个问题却是正在进行的认知革命的信号。
现代的社会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生物。这和启蒙运动所鼓吹的自我中心的论调正好相反。其实,我们与他人的社会和情感关系网络对于我们的个体特性起着深远而关键的作用。
为何是这样呢?其实我们已经进化成了一种典型的社会动物。对此人们提出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解释。其最基本的一点在于,作为社会动物,我们能在生存斗争中更加有利。这是因为社会动物能够得到情感依靠和安全,这点和心理学家Lane Beckes和Jim Coan的观察是一样的。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感觉到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我们的思想与世界互动的一个延伸。
今天的科学与哲学一直与一些更大的世界观存在着分歧。例如,人类学家Fredrik Barth曾说,事实上所有的社会学理论都是基于一个理念:地球上的人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人群、种族、社会、文化和人种。
这种对人类多样化的理解往往被称为外形思维或分类思维。这样的思维认为事物自然而然地分成各种被标签的类别。如果这样看的话,我们对事物的描述其实是往空洞的字眼里放入我们认为的意思而已。